close

NBA 總裁 David Stern 給了球員最後一個選擇,他要的答案只有「接受」和「不接受」,選擇接受聯盟將在美國時間的12月15日展開只剩下72場比賽的NBA球季,不接受就將面對BRI相關收益從原本方案的51%降回47%,重新展開談判,球員工會做出決定選擇回應 David Stern 的答案是不接受,也決定解散工會,讓工會解散並不會幫助勞資雙方更快的解決問題,但是現在勞資雙方要重新回到談判桌上的日期卻是沒有任何的確切時間表。

NBA的歷史前四次「Lockout」

第一次1964年
時間的背景回到1954年,當時 Boston Celtics 的 Bob Cousy 站出來組織球員工會(National Basketball Players Association,簡稱NBPA),但是始終沒有得到聯盟的承認,在1964年球員們在當時的工會主席 Tom Heinsohn 率領下決定率先發難,在當年的全明星賽開賽前球員們宣布退出出賽,當時的 NBA 總裁 Walter Kennedy 決定和球員們妥協,在明星賽後進行談判,當年的NBA全明星賽由於是第一次由電視進行轉播,球員們利用這次機會讓聯盟正式承認工會,也替往後爭取球員們的福利打開了序幕。

第二次1976年
在這一年,ABA 最終走向了和 NBA 合併的命運,但當時的聯盟規定尚未完成大學學歷的球員不能進入 NBA,這個動作的受害者是當年只念到大二就棄學的 Spencer Haywood,這個舉動引起當時工會主席 Paul Silas 的不滿,決定狀告法院,最後的結果勞資雙方達成協議讓家庭條件不佳的球員能夠提早進入聯盟打球,當年的男主角 Spencer Haywood 的球衣最後被SuperSonics退休。

第三次1995年
在1994年選秀被 Milwaukee Bucks 第一順位選中的狀元球員 Glenn Robinson,當時謠傳他尋求一個 13 year, $100 million 的合約,讓當時的老闆 Herb Kohl 幾乎天天失眠,還差點服用安眠藥過量,結果最後是簽下了 10-year, $68 million 的合約,也造成了94-95年球季結束後,資方不滿勞方獅子大開口,提出硬性薪資上限,勞資雙方談判破裂再度封館,最後雙方在球季開打之前談好了新的勞資協議,避免球季比賽的損失,硬性的薪資上限並沒有實施,但球員的合約也多了不少限制。

第四次1998年
這一次的封館真正造成了球季的損失,雙方在勞資會議上始終得不到共識,資方渴望抑制勞方的薪資再成長,聯盟宣稱有超過半數的球季虧損,但是球員工會並不認同這個數字,這一次從98年的7月1日一直持續到隔年的1月20日,只剩下一個50場比賽的球季,這一次的封館對NBA來說堪稱是堪稱上最嚴重的一次災難,不僅僅損失了明星賽,也造成了球迷的流失以及難以估計的損失,我們也在結束封館後看見了Vin Baker和Shawn Kemp這兩位球員在這次封館中得到的「成果」。

這一次有什麼不一樣?

聯盟宣稱有22支球隊虧損(有沒有覺得很眼熟?),一年總共要損失3.7億美金,球隊老闆提出硬性的薪資上限和修改籃球相關收入(Basketball Related Income ,簡稱BRI)的比例,BRI包含全季門票收入、轉播權利金、贊助商以及一些聯盟大小的收入,但球員工會主席Bill Hunter相當懷疑數字的真實性,球員工會也質疑部分損失只是會計作帳的結果,並不能代表實際數字的損失,在7月1日前勞資雙方並沒有達成協議,於是進入了封館,在5月的時候工會就率先出招,向國家勞工關係委員會(National Labor RelationsBoard, 簡稱NLRB)提起不當勞動行為的指控,但聯盟也迅速的提出反駁,表示他們完全符合勞工法。

封館之後,勞資雙方也進行了幾次的會議,資方在尋求薪資上限結構上的改變,他們的目標在創造一個系統能讓30支球隊平等的競爭總冠軍,並且在經濟上能夠收支平衡或賺取利潤,資方表示希望球員少拿一點,真的是球員薪資害了他們嗎?問題恐怕不在球員,而在球團老闆,有數據指出球員薪資和通貨膨脹符合,意味著球員的薪資並沒有上漲,但老闆的營運支出卻是通貨膨脹水準的五倍,老闆的揮霍恐怕才是主要的原因,球員願意在BRI的分配比例上有所讓步,但在硬性薪資上限的部分球員工會則是堅不讓步,倘若硬性薪資上限真的實行的話,那麼許多球員恐怕拿不到符合表現的薪資,很多球員的薪資恐怕會縮水,以下是2010-2011球季的必須繳豪華稅球團的團隊薪資:

Los Angeles Lakers    $91,113,227
Orlando Magic           $76,215,248
Portland Trail Blazers $73,423,562
San Antonio Spurs     $73,096,214
Atlanta Hawks           $66,496,237
Phoenix Suns            $65,831,176
Miami Heat               $65,575,553
Chicago Bulls            $64,429,940
Boston Celtics           $64,377,513
Dallas Mavericks       $61,718,348
New York Knicks       $60,610,763

假設今天如果真的實行了硬性薪資上限,那麼以上的這些球隊恐怕明年都至少得丟掉半打以上的球員,這有可能嗎?當然這是不太可能會出現的情況,聯盟也許會給予這些球隊一些特赦條款及時間處理這些情況,在未來的提案中當然也有可能會改變,也許不會是硬性薪資上限,而是一個硬性和軟性混和的薪資上限制度,現在聯盟也確定今年不會擁有一個82場比賽的完整球季,未來會怎樣?球員可能有幾個選擇:

接受聯盟的提議

這個選項現在恐怕是不太可能會實現,但 NBA 球員的平均生涯只有4.8年,損失了一整年的球季對球員來說只怕是禍非福,一整年薪資的損失對大牌球員來說也許還能依賴廣告廠商的代言支持他們,但是其他球員恐怕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失去一整年的收入等於球員在這段時間得另尋出入,有不少球員就只會打球,去哪裡尋找事業第二春這問題可就大了,未來還有球可以打嗎?我也不知道。球員的職業生涯有限,並不是每位球員都能夠選擇明年再來這個決定,球員的確可以選擇接受聯盟的建議,但是很明顯地許多球員不喜歡也並不願意接受這個提案。

讓球員決定

聯盟建議球員工會讓所有球員進行投票,讓球員們決定是不是要接受聯盟的提議,進而完成勞資雙方的協議,不過結果是由30支球隊派出代表做出決定,球員工會對外宣稱球員一致通過拒絕聯盟的提案,但是有球員反映應該讓所有人代表自己去決定是否要接受聯盟的提案,因為大家都有權利來投票,其實也有部分球員恐怕是已經準備向資方妥協了,因為損失一個球季的代價實在是太大。

拒絕

球員工會的確是拒絕了聯盟的建議,球員工會接下來準備解散工會,球員工會已經向國家勞工關係委員會(NLRB)提出申請,不過這需要45到60天審核,當然這段時間勞資雙方可以繼續談判,不過解散工會這個手段在職業運動中並不常見,雙方可以利用這段時間討論出更好的方案,如果這段時間雙方在勞資會議始終無法達成共識,那最終的結果就是工會解散,將由一組球員對聯盟提出反托拉斯法來起訴,那2011-2012年球季可以說是希望完全破滅,而今年也將成為史上第一個消失的NBA球季,對未來之後的球季來說也有深遠的影響,前面說過解散工會並不會幫助勞資雙方更快解決問題,因為這場官司恐怕不是短時間內就能解決,我們可能會看到雙方在這幾年都沒有任何球賽的收入,這是最壞的情況,也是大家最不願意去面臨的。

海外打球


這個球季有可能報銷,所以也有球員赴海外打球,J.R.Smith、Wilson Chandler、Kenyon Martin 都已經轉戰中國的CBA打球,也有像 Deron Williams 去打歐洲聯賽,不過這些球員去了海外打球恐怕也會開始懷念 NBA 球季,要找到像 NBA 一樣的打球環境其實是有難度的,海外的住宿、飲食、語言等條件恐怕都比不上待在原本的美國本土好,去了海外才發現這些球員可能會發現這其實並不容易,但並非所以球員都能夠在海外找到工作,我想海外也沒有容下450名 NBA 球員的地方,但這也不失為一個選擇。

球員已經正式對向聯盟提出反托拉斯訴訟,而球團老闆預計在12月初回應這些球員的訴訟,NBA 總裁 David Stern 說解散工會是不負責任的行為,但儘管如此 Bill Hunter 也承認可能有很大的機率會失去這個球季,球季到底會不會開打,我不敢妄下定論,但整個球季報銷對 David Stern 來說恐怕會成為人生中的一大污點,這段時間 David Stern 也一直避免走向球季報銷的情況,但他當時向工會提出最後通牒可能是個錯誤,不管未來會如何,但目前整個 NBA 卻也開始慢慢的步向了冬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uSao 的頭像
    WuSao

    Roast Baseball

    WuS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